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际博物馆日,山西省活动多多精彩各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06:49:00    



5月18日,人们在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内参观游览,近距离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李现俊摄


5月18日,太原市清徐县山西晋韵文化产业园内,中小学生研学团在砖雕艺术博物馆与古建筑模型博物馆内感受古建筑的匠心巧思。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5月18日,游客走进运城博物馆,参观丰富多彩的藏品。闫鑫摄


5月18日,人们在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内参观游览,近距离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李现俊摄


“虞弘的时代”数媒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启幕

  本报讯(记者王荔)5月16日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由该院联合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国立大学共同主办的“虞弘的时代——1400年前的文化交响”数媒展,日前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以数字化手段为媒介,生动再现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景。

  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贯通架起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1400年前,中亚粟特人沿丝路东行,其中以虞弘为代表的人群扎根晋阳(今太原)。1999年发现的虞弘墓是20世纪末中国重大考古发现,墓葬的发掘生动呈现了古代东西方频繁往来与深度文化交融的历史画面。

  作为科学发掘、纪年明确且富含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虞弘墓汉白玉石椁尤为珍贵。椁上雕刻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场景及花草树木等图案,多源自波斯和中亚诸国,是中国境内反映中亚古国风貌、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最集中、最珍贵的实物资料,为研究丝绸之路文明互鉴提供了关键物证。

  该院院长范文谦表示,此次数媒展对探究古代丝绸之路历史、解码中亚文化面貌意义重大。未来,双方将在联合考古发掘、人才培养、科技考古创新、文物保护修复及跨国展览展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不同文明在新时代焕发。

山西博物院

解锁新玩法 共探新图景

  本报讯(记者王荔)“快看!鸟尊‘活’起来跳舞了!”5月18日上午,山西博物院主馆大厅内,现代舞者化身镇馆之宝“鸟尊”翩然起舞,以灵动的肢体语言演绎文物之美,这场突如其来的舞蹈快闪拉开了山西博物院“5· 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狂欢序幕。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5月17日至18日,山西博物院携手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推出多元活动,邀观众共探博物馆的未来图景。活动首日,除吸睛的舞蹈快闪外,多场公益讲解同步开展。讲解员带领观众穿梭于“晋魂”“吉金光华”等展厅,在“晋国垂棘”专题讲解中,解码山西厚重历史,感受文物承载的千年文明。

  文化传承与学术交流并行。山西省图书馆副馆长王开学带来“剞劂千载楮墨芸香——山西的刻书与藏书”主题讲座;同一时间,“妙手补千年匠心传古意”古籍保护线下沙龙在青铜博物馆举行,两场活动带领观众对话典籍,触摸中华文脉的温度。

  在博物院三层文创区,一场“五省文创大联欢”正在上演。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五家博物馆的200余款文创产品集体亮相,为观众献上创意十足的文化盛宴。四层古建主题研学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20余款古建主题新品首发,观众还能亲手为古建筑神兽涂色,沉浸式感受传统营造技艺的魅力。

  活动持续升温,皮影戏《牧野之战》将在“戏曲故乡”展厅循环上演;“晋魂”“吉金光华”等经典陈列将开展多场公益讲解;抖音平台还开启了“丝路遗珍见证文化融合之光”专题直播。此外,文创促销、古建研学等活动也贯穿开馆时段,邀市民共赴这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约。

山西考古博物馆

领略历史魅力 感受伟大成就

  本报讯(记者王荔)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山西考古博物馆5月18日全天、19日下午免费开放,并举办系列活动,邀请公众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展望博物馆的未来。

  本次系列活动涵盖讲座、社教、展览等多个方面。在讲座环节,考古云讲堂5月18日带来两场精彩讲座,上午是吉琨璋研究员的《礼与玉》,从文献和考古资料出发,解读先秦时期的礼与玉;下午是斯坦福大学刘莉教授的《农业起源、酒、与丧葬仪式》讲座,探讨早期酿酒技术、与酒相关的丧葬祭祀活动的起源与演变,以及稻米在这一实践中的核心地位。

  社教活动同样精彩纷呈。5月18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张颔书院开展“麦穗初满,粘土传情——小满粘土麦穗手作”活动,邀请8岁—13岁青少年参与,通过粘土塑形活动,体验“小得盈满”的智慧,传承千年节气文化。此外,山西考古博物馆还将“礼乐华夏展”送进校园,通过讲座、“移动展览”展示、文物保护法宣传及木版画拓印体验等形式,普及山西古代礼乐文化知识。

  展览方面,除了正在展出的“礼乐华夏展”“瑞蛇呈祥——山西出土蛇文物展”“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外,5月19日,全新展览《良渚的前世今生》在崇圣祠东、西展厅开展。该展览聚焦距今5300—4300年的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依托诸多典型器物和精美考古绘图,让参观者感受良渚文明的伟大成就。

晋中市博物馆

创新展陈方式 探寻文化传承

  本报讯(记者张谦)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晋中市博物馆推出原创展览“岭上遗珠·光耀涂川——榆次猫儿岭墓群出土文物展”,以690件(组)珍贵文物带领观众穿越两千年历史长河,探寻榆次先民的生活轨迹与文化传承。

  榆次猫儿岭古墓群位于榆次城东郊,是战国至明清时期先民安葬的重要区域。自1984年考古发掘以来,该墓群已清理墓葬3200余座,其中战国两汉墓葬占比超八成,出土文物数量庞大、内涵丰富,与榆次古城共同构成地上地下的完整历史画卷。

  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在对猫儿岭墓群出土文物进行科学保护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遴选690件(组)出土文物,设置“榆次之源”“战汉民风”“遗珠重光”三大展览单元,以创新的展陈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该展览是迄今为止关于这一重要遗址最为全面、系统的专题展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1日,还将举办专题讲座、互动体验等活动,推动文物保护成果惠及大众。山西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