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包钢集团科技商务交流中心。

参观东达山艺术区(市文联提供)。
8月25日至28日,“京蒙协作文化交流演出——北京青年相声节走进包头”活动举办。来自北京的曲艺工作者们深入包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演一路聊,在实地走访中深切感受包头的城市脉动,在欢声笑语中筑牢两地的深厚情谊。
连日来,艺术家们的行程丰富而充实。他们不仅考察了记录包头历史文脉的博物馆、展现工业雄姿的包钢和一机厂,还走访了充满人文气息的包头文学馆以及东达山艺术区与石榴花开主题园区,全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包头、理解包头。
对于首次深度感受包头的北京曲艺团相声演员连旭而言,这几日的所见所闻充满了惊喜。“包头值得我们再深入了解。”在连旭看来,这座城市的拼搏精神与百姓的乐观务实,都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将成为未来艺术创作的源泉。
在深入采风的同时,北京的艺术家们与包头本土演员还为包头市民带来了两场高水平的专场演出。演出现场气氛火爆,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深耕相声舞台多年的大咖与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同台,表演了包括鼓曲、相声在内的多种曲艺形式,精湛的技艺和幽默的演绎征服了全场观众。首场演出结束后,一位资深相声爱好者难掩激动:“没想到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名家表演,节奏和包袱都特别地道,听得我心里敞亮!”
北京曲艺团艺术生产部主任、相声演员张天雷是第一次来到包头,他坦言此行彻底打破了他对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对于包头的初始印象就是矿区和重工业城市,但其实包头的文化属性和城市建设非常亮眼,而且观众对曲艺接受度高,演出效果也远超预期,观众反响非常好。”他表示,包头浓厚的文化气息和鲜明的城市氛围出乎意料。张天雷还提到,在和包头本土演员的交流中,他发现包头本地的相声社团发展得非常好,这从侧面反映出包头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他希望通过作品,把包头这些“出乎意料的美好”传递出去,改变更多人的印象。
此外,双方还组织了一场京包文艺交流座谈会,就创作心得、市场培育、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采风、演出、座谈,多元的形式为两地文艺工作者创造了深度对话的机会。
本次活动的举办,是京蒙协作在文化领域的生动实践。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表示,近年来,北京与内蒙古持续开展多方面合作,文化交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谈到,此次来到包头,团队一方面进行演出和采风,将文化送到北疆;另一方面也向内蒙古的同行学习,深切感受到了内蒙古观众的热情。通过此次深入探讨,双方可以寻找到许多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文学艺术需要传播与交流,才能发挥更大价值。包头拥有很多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我们应当共同推进这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携手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文艺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马新明说。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