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村超重启|球场灯光亮起,抚平洪灾伤痛,足球是榕江人的纽带与希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05:34:00    

2025年7月1日晚,村超足球场的灯亮了。

那天前的一周里,球场所在的榕江县连续遭遇有水文记载以来的第一大和第三大洪灾(6月24日、28日),县城满目疮痍。短短两天后,被榕江人视为精神坐标的球场便完成了清淤工作,高高耸立的照明灯在灾后第一次点亮了。

亮灯时,正开着皮卡车帮忙运送救灾物资的月寨村队副队长李敏杰恰好路过球场,那一刻,他心跳突然加速,泪水不自觉地滴落下来。“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每个榕江人的心底,让大家在最艰难的时刻看到了希望。”回忆起这一刻,泪水又一次从李敏杰的眼角滑落,“这束光让所有人都坚信,村超一定会重生,榕江也一定会变得更好。”

李敏杰(左)主动担任救援队伍的向导

看到亮起的灯光,在附近开蜡染体验馆的村超推荐官刘勤兰一路小跑冲入球场,在灯光下情不自禁地跳起苗族传统舞蹈。“村超就是所有榕江人的孩子。洪水刚退时,很多自发去清淤的大男人都会伤心地哭出声。”刘勤兰说,那一晚很多人都将亮起的球场灯光视为一种标志——村超将恢复热闹的场景,或许就能抚平灾害带来的伤痛。

村超没让榕江人等待太久,7月26日重启。如此高效的背后,凝聚着将其视如己出的榕江人的汗水和泪水。

每个人都想着能做些什么

由于地势相对较高,李敏杰所在的月寨村没有受灾,但他没有闲着,6月23日晚便和村里的年轻人前往都柳江和寨蒿河的堤岸边监控水位。翌日凌晨洪水冲入县城后,他成了第一批到达灾区的救援队的向导。

“第一批救援队大约是6月24日上午9点多到的,当时我正跟随县消防队在救灾,听说他们需要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我立即自告奋勇过去了。关键时刻,我们本地人都退缩的话,还能指望谁?”李敏杰这一冲,便一直干到了25日中午11点。在带领第一批救援队工作了15个小时后,他成了24日晚23点抵达的第二批救援队的向导,又忙碌了一整晚。直到救援队队长得知他已36个小时没有合眼,下“命令”让他必须回家,李敏杰才“被迫”离开了灾区。

“救援的时候不累,尤其是当我们深入灾情最严重的场坝、杨家湾,看到灾民无助的眼神,更是会觉得浑身充满力量。但回家后真不行了,一松下来立马晕了。”昏睡了六七个小时后,他一度还想往灾区里冲,但当时第三批救援力量已经到达,于是李敏杰报名担任志愿者,帮忙运送各种救灾物资。

月寨孃孃张爱珍参加大食堂的切菜工作

和李敏杰同属月寨村的张爱珍,两年前组建了村超第一支美食拉拉队“月寨孃孃团”。灾情出现第一时间,她想到的是受灾群众的吃喝问题。6月23日晚,张爱珍在孃孃团微信群里留言:“大家早点睡,明天起床肯定有得忙。”

“我们月寨村以种植瓜果蔬菜闻名,所以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我们就开始摘菜,摘了四五车准备往灾区里送。”没想到,灾情远超张爱珍的预估,三轮车根本进不了灾区,即便进去,受灾群众也不具备做饭的条件,“后来我们听说隔壁没受灾的忠诚镇组建了一个大食堂,于是就把这几车菜送到了那里。”

张爱珍所说的忠诚镇食堂,在榕江受灾期间总共制作了近47万份盒饭送往灾区,数百名村民在食堂内日以继夜地工作,他们的口号是“后勤只吃三分饱”,目的就是为了给救援队员和灾民多盛一勺,让他们吃饱了有力气。

“后来孃孃团也加入了切菜炒菜大军,再后来我们就在自己村里做饭,送到忠诚食堂统一配送。”张爱珍告诉记者,灾情之下,乡里乡亲团结得像一家人,“菜我们自己种的有,但是肉买不到。于是大家就一斤一斤地凑,把冰箱里的都拿出来做盒饭。第一天,我们凑了21只鸡。”

“村超又回来了,太好了”

“鹅姐”杨玉碧在都柳江畔开了一家醉鹅饭店,洪灾让她损失数十万元。困难时,她想的是如何帮助别人。

救援队伍在自家店里忙碌了好几个小时却吃不上一口饭,鹅姐为此急得团团转。“虽然救援队员没有叫过渴、喊过饿,但我知道不能再等了。”一番打听后,杨玉碧得知了忠诚镇设立食堂的情况,于是立刻提起从店里刚抢救出来的十二只鹅,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冲向忠诚镇。抵达后,看到刚组建的大食堂人手不足,鹅姐加入了炒菜大军。

杨玉碧在忠诚镇大食堂炒菜

7月26日晚,杨玉碧带着自家店里的醉鹅来到了村超球场,将美食分给来自各地的村超支持者们。作为小瑞村拉拉队的一员,杨玉碧坦言无论平时再怎么累,自己来到球场后都会彻底放松,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村超又回来了,太好了。”鹅姐笑得格外灿烂,“这次洪灾让我亲身体会到了一呼百应的力量。没有经历过洪灾的人很难体会那种无助,但是当救援队出现在面前的那一刻,瞬间就觉得自己不孤单了。这种力量振奋人心。”

亲眼目睹这种力量的,还有榕江县某建筑公司的负责人陈兴洋。洪水过后,他全程参与了村超球场的重建工作。“洪水刚退去时,我们看着深达五六十厘米的淤泥和垃圾,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不久后,突然就涌入了两百多名群众,由于没有足够的工具,他们几乎是在用手把泥来清理垃圾。”陈兴洋如此说道。眼看清理工作刚有起色,6月28日洪水再次来袭,球场又是一片狼藉,但让陈兴洋没想到的是,洪水退去后,“白干”了几天的群众们又回来了。

“经过这次洪水,我对村超的感情升华了。”作为车江一村队守门员和榕江县足协副主席,自称对足球“爱之入骨”的陈兴洋说,“经过这次灾情,村超已经成为我的情感寄托。每当想起几百名徒手清淤的群众,我浑身就会充满力量,在村超球场目睹的这种力量和斗志将会伴随我一生。”

洪水刚退去之后的村超球场

为何村超球场预计半个月的重建工期,八天就完工了?为何原本需要十小时的物资卸载工作,两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在榕江县委书记徐勃看来,这一切来自于一呼百应的惊人力量:“三年来,村超塑造了榕江,让榕江变得不一样。每名站在球场里、等在物资车旁的志愿者,就是这种力量的来源。”

(本报榕江7月27日专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