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行一年多来,效果持续显现,在促进转型升级、提振消费需求、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红利正在从纸面落到地面,呈现出“产业升级—消费提振—循环畅通”的清晰传导路径。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政策支持。图为江苏扬州一家企业内,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设备更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其中,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8%,信息传输软件业、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7.8%、28.3%,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设备更新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政策红利正在有效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记者表示,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认为,“设备更新”不是简单的机器置换,而是产业链系统性升级。税务数据背后是制造业企业采购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带来的增值税发票金额大幅增长,这意味着政策撬动的不是单一企业,而是整条产业链的技术迭代。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若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不断更新设备、提升技术水平。”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政策支持,促使企业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引进先进、高效、智能化的生产设备。这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推动了整个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以旧换新带热多元消费需求
在政策的有力带动下,传统消费领域和智能消费领域活力持续释放,对相关商品销售带动作用继续显现。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日用家电、视听设备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4.5%和22.8%,家具、卫生洁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1%、13.6%,服务型机器人制造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1.1%。
柏文喜对记者表示,以旧换新正在重塑消费预期。过去,家电、汽车等耐用品消费往往遵循“用到不能用才换”的逻辑,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叠加税收优惠,实质上是在降低消费者“折旧损失”的心理门槛。
“以旧换新”政策同样惠及汽车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1.7%,增长势头迅猛。
袁帅认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了家电、汽车等多个重要消费领域。对于消费者而言,以旧换新降低了购买新产品的成本,提供了更实惠的消费选择。同时,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新功能产品的升级需求。
“以家电市场为例,消费者可以将旧家电折价换购新型智能家电,体验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方式。”袁帅表示,这种消费需求的释放不仅促进了消费市场繁荣,还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消费增长的良性循环。
供需畅通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政策推行一年多来,逐渐形成良性互动。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两新”政策叠加直接拉动全国零售业需求增长反作用于供给端,带动制造业企业加力推进设备更新升级,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
柏文喜表示,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其实是对“两新”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成效的一次权威“体检”结果。从官方表述来看,政策红利正在从纸面落到地面,呈现出“产业升级—消费提振—循环畅通”的清晰传导路径,这与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基调高度契合。
“设备更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供给质量,以旧换新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两者相互作用使得供需两端更加匹配。”袁帅对记者表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升级,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而消费者在政策激励下积极消费,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订单。这种供需的良性互动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柏文喜认为,数据验证了“两新”政策不是简单的需求管理工具,而是推动我国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升”的关键抓手。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财税杠杆引导资源向技术密集型领域集中,这恰恰是破解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与“供给结构失衡”双重矛盾的战略支点。
梁振鹏建议,下一步,应继续优化政策实施细则,加强部门协同,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同时,要关注中小企业和农村市场的政策覆盖,让更多群体受益。此外,可结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引导更新换代向节能环保方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