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巧手绣出同心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0:24:00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军鸽)赶制订单、接待游客体验刺绣擀毡、钻研线上非遗传播……这段时间,乌鲁木齐县胡拉莱民族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哈提玛・艾乃都步履不停,在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忙碌而充实。

“铺毛是擀毡的第一步,羊毛要铺得均匀,厚薄一致……”4月29日,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庙尔沟村的胡拉莱民俗文化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羊毛味道,哈提玛・艾乃都一边介绍,一边向前来体验擀毡技艺的游客演示。

从小受妈妈和姐姐影响,哈提玛・艾乃都总喜欢拿着针线做毡子、缝垫子、绣花纹,2016年,在多方支持下,哈提玛・艾乃都成立了合作社,尝试带着身边的姐妹在绣品里淘金。

然而,创业初期并不顺利。哈提玛・艾乃都和丈夫守着滞销的绣品反复琢磨发现,虽然合作社绣娘刺绣手艺不错,可制作粗糙,绣品质量不高,也缺乏时尚元素。

于是,哈提玛・艾乃都前往外地学习刺绣针法、调色、构图等新技艺,动员合作社的绣娘报名参加各种刺绣培训班,将刺绣技艺与旅游产品结合……一边提高绣品质量,一边形成独特风格,花样、作品也多了起来。

“我们还带着合作社的绣品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类比赛和展销活动,获得了不少好评。”哈提玛・艾乃都说。

如今,乌鲁木齐县胡拉莱民族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毛毡、刺绣等手工艺品销路大开,不仅在新疆广受欢迎,更与苏州、杭州、广州等内地城市建立了稳定合作。凭借精湛工艺与独特魅力,部分产品还远销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让传统手工艺品从日常用品华丽转身为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有技艺、有销路、有收入,越来越多绣娘加入合作社,创新花样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在带动姐妹一起增收的同时,哈提玛・艾乃都也正在让刺绣、擀毡这样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非遗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与历史传承。”哈提玛・艾乃都说,最好的传承,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喜爱、用上这些非遗刺绣、擀毡产品。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哈提玛・艾乃都凭借一双巧手和满腔热忱,乘着文旅融合的发展浪潮,在传统手工艺传承之路上笃定前行。她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毛毡、刺绣创作,让古老技艺焕发当代生机;同时积极筹建民俗文化基地,通过开设培训班、组织研学体验等形式,广收门徒、倾囊相授,在一针一线、一毡一绣间,传递着对新疆特色文化的深情守护与创新发展。

哈提玛・艾乃都感慨道:“无论是把非遗技艺融入现代产品设计,让传统美学贴合当代审美并适应市场需求,还是开展各类非遗研学体验活动,都是想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薪火相传。”

眼下,哈提玛・艾乃都最开心的是,有越来越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走进文化基地,开始关注并学习了解刺绣、擀毡技艺,感受它们背后所承载的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些高校大学生、中小学生和研究机构的老师经常会来基地,进行学习体验。”哈提玛・艾乃都说,在和大家的交流中,她也萌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在哈提玛・艾乃都看来,年轻人是非遗传承的希望与未来。因此,在持续扩大热门景区展示销售范围的同时,她也正在和一些学校进行沟通,欲把合作社的手工艺品搬进校园,开展展示交流体验。

近期,哈提玛・艾乃都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系统钻研互联网传播逻辑,学习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尝试以轻松活泼、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方式讲述非遗故事。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我们得精准抓住大众兴趣点。”哈提玛・艾乃都表示,“只有不断创新表达形式,通过多元渠道推广,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被更多人看见,让文化传承真正‘活’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