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小骅 通讯员 何静
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网络里,农民工群体常因信息不对称、资源匮乏等因素,成为权益易受损的一方。当他们遭遇不公,孤立无援时,法律援助恰似一座坚实可靠的桥梁,横跨在困境与希望之间。近期,一起劳务报酬纠纷在云溪区法律援助中心的介入下,历经波折,最终成功调解,为农民工冯某某驱散阴霾,迎来曙光。
2019年,刘某甲揽下某天然气管道工程部分施工项目后,雇佣冯某某从事云溪区的油管填埋以及道路、田地还原工作。施工进程中,刘某甲一边要求冯某某招募更多人手,一边自行安排人员。报酬结算流程颇为繁琐,先由冯某某与刘某甲核算,刘某甲付款给冯某某后,冯某某再将报酬分发给其他劳务人员。可劳务结束后,刘某甲毫无征兆地长期拖欠报酬。冯某某为顾全工友生计,咬着牙垫付了所有人的报酬,自身却陷入经济困境中。
2022年7月,在冯某某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与刘某甲完成对账,确认刘某甲仍欠13000元劳务报酬,并出具了欠条。本以为手握欠条就握住了希望,然而此后几年,刘某甲却像变了个人,以各种荒诞理由推脱。冯某某四处奔波追讨,一次次满怀期待而去,又一次次失望而归,身心俱疲,几乎陷入绝望。
走投无路之际,冯某某听闻法律援助能为弱势群体撑腰,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2025年2月7日,冯某某申请法律援助。云溪区法律援助中心第一时间指派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陈律师接手此案。陈律师初次与冯某某沟通,便察觉到案件棘手,冯某某对刘某甲关键信息掌握严重不足,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一概不知,就连仅有的联系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
面对这一棘手局面,陈律师立即展开实地走访。他穿梭在刘某甲所在村组的大街小巷,逢人便打听刘某甲的消息。在无数次碰壁后,终于收集到关键信息,成功在法院立案。
本以为案件能顺利推进,没想到更大的难题接踵而至。立案后发现,刘某甲对外使用的竟是假名字,之前辛苦收集的信息瞬间化为泡影,诉讼主体陷入迷雾,案件办理陷入僵局。
但陈律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带着冯某某重返工地、深入村组,挨家挨户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数天的排查,终于揭开刘某甲的真实身份——刘某乙,随后立即向法院提交变更被告申请书,为案件推进扫除一大障碍。
案件进入传票送达阶段,刘某乙再次上演“耍赖戏码”,对法院的短信、电话传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打破僵局,陈律师巧用策略,指导冯某某与刘某乙通话并录音,同时安排第三人与刘某乙通话取证,以确凿证据证明刘某乙恶意逃避传票的事实。
终于,案件迎来开庭审理。庭审现场,陈律师条理清晰地向刘某乙剖析拒不支付劳务报酬的严重法律后果。在陈律师的据理力争以及法院的悉心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冯某某当场拿到5000元现金,剩余款项也敲定了分期支付方案。
从受理案件到调解成功,这一路走来荆棘密布,法律援助律师用专业与担当,一步步为冯某某铺就维权之路。法律援助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农民工追回应得薪资,脱离经济困境,更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法治之光普照每一个角落,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