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抗战时期护送我方人员800余人次丨走进安阳县东北务地下交通站旧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2 12:52:00    

东北务地下交通站旧址大门

抗战时期护送我方人员800余人次

——东北务地下交通站见证“光辉岁月”

安阳融媒记者 梁亚杰 文/图

地下交通站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占区建立的秘密联络站点,它联结各条地下交通线,承担着转移人员、传递情报、运输物资的重要任务。在安阳市安阳县白璧镇东北务村,就曾建立过这样一处地下交通站,它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累计护送我党我军人员800余人次,对突破敌人封锁、加强各个抗日根据地之间的通信联络发挥了独特作用。

9月1日,记者走进东北务地下交通站旧址,见证那段光辉的抗战历史。

背景

敌人实施封锁 “建站”更加紧迫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太行山,开辟了太行山根据地,1938年以后又先后创建冀南、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迫使日军不得不集结主要兵力对付八路军。

当时,八路军总部设在太行山根据地,通过冀鲁豫根据地,再到其他各根据地的人员来往、物资转运、情报传送和文件报刊传递日益频繁。日军为切断冀鲁豫、冀南根据地同八路军总部的联系,在平汉铁路两侧挖起了封锁沟、拉上了铁丝网。因此,建立地下交通站,开辟地下交通线,加强各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和延安党中央之间的联系,做好敌工、情报工作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过程

争取割据势力 顺利建立“站点”

安阳县地处太行山根据地、冀南根据地和冀鲁豫根据地之间的接合部,是三个根据地来往的必经地区之一。抗战前,安阳县境内分布着多股地方割据势力,七七事变后,他们周旋于日军、国民党军和八路军之间,妄图利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壮大自身实力。争取这些人为我所用,建立地下交通站、开辟经过敌占区的地下交通线具有很大可能性。

1941年6月,八路军前方总部在林县任村建立了豫北办事处,此后开始为筹建地下交通站、开辟地下交通线做准备。当时,安阳县地方派系中,王自全拥有较强实力,控制着以崔家桥为中心的地区,这些地区东西长百余里,横跨平汉铁路,是各抗日根据地通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和延安党中央的必经之路。因此,豫北办事处对王自全进行了积极争取。王自全最终同意在其辖区建立地下交通站、开辟一条由太行山根据地到冀鲁豫根据地和冀南根据地的交通线,并委派郭庆安作为代表,与豫北办事处联系。经过双方沟通,东北务地下交通站在郭庆安家得以顺利建立。

作用

护送我方人员 传送情报物资

从1941年建立到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务地下交通站一直畅通无阻,在打破敌人封锁、护送我方人员、加强各个根据地联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期间,包括刘少奇、邓小平、陈毅等我党我军高级领导干部在内的人员,均通过东北务地下交通站顺利到达其他根据地或八路军总部,累计有800余人次,且无一次失误。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对冀南根据地、冀鲁豫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文件以及《新华日报》等报刊,也通过这里传达、传送至各个抗日根据地,为对敌斗争做出了有力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郭庆安表现卓越,他利用安阳城内庆祥茶庄经理的身份,大量收购根据地的花椒、核桃等土特产,通过地下交通线运到安阳,转销北平、天津等地,并换回根据地急需的各种物资,这对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郭庆安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及时准确地搜集日伪情报进行秘密传递,多次粉碎日军扫荡图谋,保证了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状

发挥激励作用 建设教育基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过去了,东北务地下交通站不仅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黯淡无光,反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书写着“光辉岁月”,发挥着加强红色教育、为安阳县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

2017年,东北务地下交通站旧址被授予安阳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称号,2021年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在安阳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该处旧址得到了妥善保护。如今,旧址内的四合院经过精心修缮,各间房舍尽力还原了当年的结构和内设布局,新增的展示柜里存放着丰富的史料、老物件,墙壁上安装了图文并茂的展板。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少人会来此参观学习。

东北务村党支部书记赵玉生说:“战争岁月离我们逐渐远去,但革命先辈传承下来的红色精神从未消失,反而和我们更加贴近。尤其在东北务地下交通站旧址,作为村内的一员,我能清晰感受到这样的精神在传承着,并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到访者。即使他们今后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也一定能从参观学习中有所收获、汲取力量,为自身重塑增添动力。”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