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州:两大灌区输送源源不断的春耕“及时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5:49:00    

4月17日,距离全州县磨盘灌区源头19公里的安和镇平岗村委烟竹窝村村民周爱民正在翻耕农田,准备进行早稻插秧。一旁的引水渠中,清澈的水潺潺流淌,源源不断地注入农田。

“没有水,我们老百姓没有办法种田,今年春季天又干旱,现在磨盘渠道搞了三面光,想要水就有水种田了,感谢政府为我们农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全州县安和镇平岗村委烟竹窝村村民周爱民说。

全州县磨盘水利工程事务中心负责人何建军告诉记者,磨盘灌区渠道全长64.5公里,途经蕉江、安和、石塘、枧塘等4个乡镇。磨盘灌区在改造以前灌溉面积是4.65万亩,通过实施灌区改造以后,恢复新增灌溉面积3.51万亩。目前,磨盘灌区灌溉面积8.16万亩,受益人口18.5万余人。

四月的全州大地到处生机勃勃,广袤田野上一片繁忙景象,农民们正忙着翻地、播种、插秧。在这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背后,磨盘、灌江两大灌区的水渠,宛如两条“生命动脉”,为全州的春耕生产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及时水”,润泽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记者了解到,全州县灌江、磨盘两大灌区建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灌溉范围涉及石塘、凤凰、安和、枧塘、蕉江等11个乡镇,受益群众超过30万人,对全县农业生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全长超过170多公里的灌江渠,素有“灌江灌江,又宽又长;头在白水,尾在湖南”的民谚,被誉为“桂北全州人的红旗渠”。但由于灌区大部分渠道为土渠,年久失修,渠道沿途渗漏、塌方、淤塞等情况严重,于是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提上了日程。

水兴则农稳。近年来,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全州县聚焦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大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会战,先后投资2.2亿元对灌江、磨盘两大灌区进行续建及现代化改造,并统筹整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94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328个。通过改造提升的这些互连互通的供水网络,如同一条条“血脉”,延伸到沿途乡镇的各个角落,为春耕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水源保障。

“面对开春以来的干旱天气,我们全州水利部门深入挖掘水网骨干工程调水潜力,打通灌溉网络,充分发挥灌江、磨盘两大灌区‘主力军’作用,加强管理调度,优化灌溉计划,科学配置用水,多措并举全力破解春耕生产用水难题,为农业生产稳定与丰收筑牢根基。”全州县水利局局长俸小芬说。

稳定的水源不仅是农作物春种春播、茁壮成长的坚实保障,更是驱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条件。今年,全州县依托“两大灌区”水源和渠系覆盖优势,持续唱好“稳粮大戏”,实施“稻+稻+绿肥”“稻+稻+油菜”等轮作模式,全面提升灌江、磨盘两大灌区耕地质量和耕地利用效率,帮助当地30多万群众持续实现“一年多收”“一田多收”。

“两大灌区”不仅润泽了全州大地的良田,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有了“及时水”的加持,截至4月17日,全州县已完成早稻种植面积26.8万亩,占早稻种植任务的65%以上。

来源: 桂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