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AI重构制造业DNA 六盘山实验室破解行业效率困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9:40:00    

工作人员正在安装生产线(7月22日摄)。

在银川经开区占地5万平方米的六盘山实验室,不见传统车间的人声鼎沸,取而代之的是“闪转腾挪”的机械臂方阵与汩汩的“数据河流”。

作为宁夏首家新型创新研发机构,六盘山实验室承载着银川装备智造跃迁的雄心——用AI重构制造业DNA。这个靠数据驱动的中试基地,已构建起设备互联、智能控制、精准执行与自主决策的纵向集成体系。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也将为银川产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智慧”样本。

如今,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定制化柔性生产成为制造业向高附加值攀升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六盘山实验室研究的课题之一。

走进六盘山实验室智能装备区域,AGV小车将零部件运送到一台台加工中心,在MES系统的操作下,产线自动上料、切换道具、加工成型,不同型号的产品就这样被生产出来。“过去,一个加工中心需多人协同,通过AI工艺规划、智能设备集成、数字化控制与闭环监控等,我们将实现一人控制多个加工中心。”六盘山实验室特殊材料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总监陈家琪介绍。

近日,陈家琪来到壳类零件混线加工AI制造岛。在这个区域,今年他和同事们主要攻关AI赋能柔性工艺规划、多规格混线加工工艺兼容性和稳定性机制等难题。

“在AI赋能下,我们可以全面提升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成本管控、交付管控能力。另外,数字化系统高效匹配原材料、设计、工艺、数控程序、仓储等信息的同时,还可以精准体现每一道工序、每一项质检数据,实现产品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可管控、可追溯。”陈家琪介绍。

借助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能力,加工中心可以动态调整工艺流程及生产计划,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快速切换,提高资源利用率,显著压缩换线时间与库存成本。在供应链协同方面,人工智能也可以促进企业间信息实时共享,保障定制化生产所需物料按时交付,增强供应链对柔性生产的支撑能力。

一台加工中心可以同时加工10个以上规格的零件、降低人工成本超80%、检验扫描速度1000点每秒……难题攻关后,生产效率将实现质的飞跃。

如今,六盘山实验室聚焦高端控制阀及智能控制器、智能铸造及工艺装备、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等前沿领域,依托人才聚集优势、先进的科研设备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已在多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接下来,实验室不仅要打破企业间的壁垒,还将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通过数据驱动智能决策、流程自动化与系统性优化,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削减经营成本,推动上下游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六盘山实验室副主任刘海波表示。

记者 闫茜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