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区势丨从老影院到新地标:一名“90后”女孩的家乡情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3:28:00    

在淄博博山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温情的小城,有一处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地方——老博山电影院。它曾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见证了无数欢笑与泪水,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而今,“90后”女孩郭钰,带着对家乡的深情与梦想,将这座老电影院投资并改造成了一处别具一格的咖啡馆——“不苦”,让这座老建筑焕发了新的生机。

日前,记者通过对话这名返乡创业青年,以期还原这处老地标变身新地标的整个过程。

记忆中的老电影院

“小时候,能来老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是件特别奢侈的事情。”郭钰回忆起儿时的美好时光,眼中闪烁着光芒。对于郭钰而言,老电影院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据记载,博山电影院是淄博市最早的专业电影院。它的原址是约有百年历史的进德会咏仙楼,解放后改称“解放大戏院”。因隶属关系改变,历称"工人电影院”“淄博电影院”,1963年移交博山区改称“博山电影院”。

那时,电影票难求,每一次观影都是一次珍贵的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老电影院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留给郭钰的,却是那份纯真与期待。

在外的10余年里,郭钰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从内容总监到独立创业,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然而,无论走到哪里,家乡博山始终是她心中的牵挂。“在这个崇尚‘对标’、奔向前沿的时代,那些发展进程迟缓,且正在快速老去的地方,总有一群人在努力改变现状,他们踮起脚尖托举自己的家乡,想它好、想它被看见,而郭钰便是其中的一员。”一名了解郭钰的朋友如此评价道。

“我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不仅仅是拍宣传片那么简单。”郭钰说。于是,她决定返乡创业,将目光投向了老博山电影院。“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感连接。我想把它改造成一个既能承载记忆,又能创造新价值的地方。”

从“回忆”到“新地标”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与改造,老博山电影院摇身一变,成为了“不苦”咖啡馆。5月17日,记者走进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面保留了老电影院原始风貌的墙壁,那些曾经的电影海报和老照片,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咖啡馆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与复古元素,既保留了老电影院的韵味,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希望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更是一个能让年轻人放松心情、交流思想的场所。”郭钰介绍道。在“不苦”里,有一个专门展示家乡手造的区域,摆放着博山陶瓷、琉璃等非遗产品,让顾客在品味咖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博山的文化魅力。

改造老电影院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郭钰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她从未放弃。“与上一代人相比,博山的青年人拥有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活跃的思维方式和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郭钰说,正是这份信念和坚持,让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如今,“不苦”咖啡馆已然成为了博山的新地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游客前来打卡。郭钰也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反馈,有人说这里让他们找回了童年的记忆,有人说这里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博山。

对于未来,郭钰有着更加宏大的设想。她希望“不苦”不仅仅是一个咖啡馆,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个连接家乡与外界的桥梁。“我会继续努力,把博山的文化推荐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博山、爱上博山。”郭钰说,她计划在未来举办更多的艺术沙龙、家乡推介活动,让这里成为博山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郭钰的眼中,老博山电影院的“重生”不仅仅是一次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与文化的传承。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为博山的青年人才树立了榜样。“相信,在更多青年人才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一定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郭钰说。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姜涛 通讯员孙建超 刘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