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00年召开的“上海五国”杜尚别峰会促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开创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为核心的“上海精神”。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在经贸、能源、人文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如今,上合组织已成为促进区域经贸发展、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实践证明,体制不同、文化各异的国家可通过平等协商共筑命运共同体。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拉希德·阿利莫夫(Rashid Alimov) 塔吉克斯坦总统直属国家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
25年前的2000年7月5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齐聚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参加“上海五国”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上海五国”首届峰会于1996年在上海举行,随后在莫斯科、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先后举行。杜尚别会晤不仅成为五国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而且对整个欧亚地区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峰会开启了五国在新型国际伙伴关系框架内的互动,这个新型框架就是今天的上海合作组织。
这样的组织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相关国家领导人有意识地“双向奔赴”的结果,目的是在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在各国利益与共同利益交汇的领域推进共同议程,并在解决跨国问题和应对外部威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此类集团建立过程中相向而行之“跬步”,终将积累至重大项目之“千里”;而各领域互动之“小流”,亦会在未来数十年汇聚为全面伙伴关系的“江海”。为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而成立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演变为上合组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回顾“上海五国”的历史经验,对于构建现代世界新型国际关系、寻求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海五国”机制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当时在试图解决同俄罗斯和中亚三个新独立国家的边界问题时,表现出的灵活性和建设性。尽管谈判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客观障碍,但与会者表现出了最高程度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各方能够认真倾听彼此的观点,如果诉求正当,也会予以认真考虑。各国在谈判桌前一律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可能的情况下互谅互让,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最终,历史上难以解决的边界问题得以解决,成为地区人民加强团结、弘扬睦邻友好精神的现代典范,使各国边界真正成为世代相传的永久和平友好之疆。
边界问题和军事互信问题谈判“两轨并一轨”。在谈判过程中,各方在区域和国际问题上,以及在应对阿富汗内战引发的新跨境威胁方面,展现了相似立场。1998年7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上海五国”领导人会议,确认了各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的一致观点,并决定在贸易、经济、文化和人道主义合作领域开辟广泛机遇。
对中亚内陆国家而言,打开“东方之门”尤为重要。中国不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为开发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带来了技术和投资机遇,打开了创造就业、脱贫致富的新前景,为共同复兴古丝绸之路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中方支持“上海五国”在交通互联互通、油气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兼顾国家和经济利益的大型投资和联合项目等领域的合作建议。一年后,1999年8月25日,在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会议上,五国领导人决定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在包括文化和教育在内的所有有合作前景的领域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
2000年杜尚别峰会结束后,“上海五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向世界宣布他们正在创建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是将中亚建设成一个和平稳定、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区。一年后的2001年6月15日,这个新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宣告成立。

图片来源:上合组织秘书处
上合组织建立在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国际关系理念符合五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顺应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当代大势。这一理念后来被总结为“上海精神”,成为上合组织内部一切合作关系的基石。
“上海五国”向全世界表明,国家间任何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都可以和平解决。“上海五国”领导人表现出了应有的历史使命感与和平责任感,坚定遵守《联合国宪章》的目标和原则,尊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在“上海五国”框架下的5年交往,揭示了国家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睦邻友好、团结合作的巨大潜力。上合组织的各创始成员国没有因文明文化传统不同、人口和经济潜力各异而产生隔阂,而是抓住了彼此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把维护本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放在了首位。
今天,上合组织拥有10个成员国、两个观察员国和14个对话伙伴国。在平等合作、互信互利的基础上,上合组织构建起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体现了一种新型国际关系。上合组织切实有效的行动丰富了现代外交和区域合作实践,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多极化潮流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上合组织创始人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上海精神”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The 'Shanghai Five' at 25"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