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及各地监管机构持续强化上市公司监管,严打信息披露违规、财务造假、关联交易等违法行为。Wind数据显示,年内已有37家上市公司因各类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金额从数十万元至千万元不等,多家上市公司因长期隐瞒重大诉讼、虚增利润等行为遭到重罚,资本市场生态持续获得净化。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重点打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行为,推动监管科技升级,对高风险行业实施穿透式检查。”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ST旭蓝、ST华微、*ST普利、*ST东方、ST中装、*ST银江、*ST围海等37家公司因为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等违规行为,被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生态环境厅等监管部门监管。
从罚金情况来看,在37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罚金超过千万元,10家公司罚金低于1000万元高于500万元,14家公司罚金低于500万元高于100万元,9家公司罚金低于100万元。
其中,*ST普利因两年虚增收入超过10亿元被中国证监会重罚,同时,深交所对其启动股票终止上市程序。经查明,*ST普利2021年、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同时,2021年、2022年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69亿元,且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3.83%。*ST普利于2017年3月登陆创业板,至今上市刚满八年。
*ST旭蓝近期刚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领到“预罚单”,股票又因触及面值退市规定而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站在了退市悬崖边缘。
对此,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王添聿律师表示,根据相关规定,*ST旭蓝的“预罚单”一旦落实,受损投资者可依法向公司诉讼索赔,退市不影响索赔。
另外,监管要求从备案管理到终身追责,筑牢资本市场信息防线。福建一专注经济纠纷法律服务的陈律师表示:“新《证券法》明确规定,发行人的保荐人,应当与发行人承担连带责任,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这一规定加重了证券中介机构的举证责任,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不仅是“看门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监管“双罚制”已全覆盖。除上市公司以外,实际控制人、财务总监、独立董事等“关键少数”被同步追责。例如,金圆股份董事长赵辉因组织资金占用被处以罚金,皇氏集团四名董事因重大遗漏被警告。
针对今年的违规情况,上海一从业近15年的资深证券维权律师22日向《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从2025年上市公司违规案例可以发现,资本市场‘顽疾’仍存,但监管‘零容忍’态度已形成强大震慑。2025年,监管更聚焦精准打击,通过全链条追责,形成了‘处罚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
来源:大众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