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行走在红山大地,厂房里机器轰鸣,工地上塔吊林立,处处涌动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热潮。
2025年上半年,赤峰市工业交出亮眼答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居全区第三,高于全区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
亮眼答卷背后,是赤峰市以“工业倍增”“找矿突破”为抓手,在稳增长、促转型、强链条中闯出新路的生动实践。
项目满弓劲发 千亿级产业链条崛起
8月1日,赤峰市高新区东山产业园内,金通铜业年产30万吨阴极铜项目加紧建设。项目投产后,结合赤峰云铜、富邦铜业等龙头企业产能,赤峰铜产能将达106万吨,稳居中国北方最大铜冶炼生产加工基地之位。
冶金产业是赤峰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当地着力打造的5条千亿级产业链之一。赤峰市聚焦冶金建材、装备化工、医药食品、氢储能源、绿色循环主攻方向,以链式思维构建锂基、铝基、冶金、化工、氢能5条千亿级产业链,加速建设现代工业体系。
重点项目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加速器”。今年,赤峰市在工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共实施338个工业项目,全力推动49个新建项目在年内建成投产。
一个个项目的稳步推进,为赤峰市5条千亿级产业链提供了强劲动能。
目前,锂电全链布局,内蒙古维拉斯托矿业获维拉斯托锂多金属矿采矿许可证,正在打通锂电产业上下游;冶金提质增效,赤峰不仅成为北方最大铜冶炼基地,钢铁产能也达640万吨,居内蒙古第二;化工集群升级,已形成生物化工、煤化工、氟化工及化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产值突破百亿元;铝基蓄势突破,东山铝业、索通碳素厂、中秦铝业、中信戴卡铝深加工、中天铝业等正形成铝业集中区;氢能前瞻布局,远景152万吨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顺利投产,慕帆能源全球首台(套)氢氨燃气轮机即将投产。
聚企成群、串珠成链,赤峰5条千亿级产业链呼之欲出。赤峰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强化链式思维抓产业,聚焦5条千亿级产业链,持续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加快形成集群优势。
产业转型升级 质效同步跃升
6月,赤峰云铜凭借卓越的智能化建设成果,成功获评“2025年内蒙古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标志着赤峰铜冶炼行业在智能化转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年初,赤峰市提出: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发力未来产业,优化南北旗县区产业布局,解决发展空间和基本要素保障问题,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和千亿级产业链条,推动工业产值尽快翻番、实现倍增。
瞄准目标,赤峰市加快产业培育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科技企业、新型产品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支撑性、引领性项目,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让新兴产业“新芽成绿荫”。
在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下,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今年上半年,赤峰制造业增长1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1%,冶金、化工2个行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1.1%。
与此同时,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成为拉动赤峰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慕帆能源研发出以绿氢、绿氨为燃料的氢氨燃气轮机,可实现以绿氢、绿氨为载体的绿色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星耀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钨合金丝,实现国产替代,解决了原材料全部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远景零碳氢氨推动风电、光伏、储能与智能物联网系统建设,实现100%绿电制氢。
6月10日,赤峰市在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上,成功签约中润超油年产30万吨石墨烯自修复流体润滑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建设项目,新材料产业集群再添新力量。
眼下,赤峰正以“新”促“质”,加速凝聚新质生产力的跃升动力。
举措精准有力 未来前景广阔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赤峰市工业经济持续逆势上扬。全市29个大类行业中有1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42户重点工业企业中27户企业产值实现正增长,1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6种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然而,在亮眼数据背后也存在挑战。全年49个计划投产项目中,上半年仅有5户小微企业入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足,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比较短。
“主要是抓工业实物量调度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不强,助企纾困有效手段不多,加快项目招商和落地还有很大差距。”赤峰市有关负责人指出。
如何破题?赤峰市开出“五剂药方”,开启一场覆盖存量企业、项目建设、助企服务的攻坚行动。
——千方百计稳存量。完善调度机制,加强规上工业企业用电、订单等指标的运行监测,保障稳定生产。督促赤峰云铜等龙头企业满产运行,放量生产。加大规下企业培育力度,做到规上、规下企业同频增长。
——全力以赴促增量。推动338个工业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建设,重点推进49个计划投产项目,为工业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做好助企纾困。通过“一企一策”解决企业融资、用地、用电等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度,形成清单,明确责任部门解决,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
——抓好找矿突破行动。按“六个一批”思路,加快推进探转采手续办理,推动剩余38个项目取得采矿证、22个整合区取得进展、55家停产矿山企业复工复产。
——加强招商引资。聚焦5条千亿级产业链和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千方百计落实项目。抓紧修炼内功,为企业完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以“借鸡生蛋”的思维,用好用活产业基金。
如今的赤峰市工业,正以稳存量的定力、拓增量的魄力、强链条的耐力,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稳步前行,书写着新型工业化的奋进篇章。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 王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