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成都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因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而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如今又被赋予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时代使命。
4月15日,成都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明确提出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持续扩大开放的不竭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坚定信心 我们会和成都共成长
“通过这次大会,我感受到了成都近年来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了解了成都未来的发展方向,坚定了在成都发展的信心。”林德气体(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明华会后表示。
“非常有信心!”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贾茜也有相同的感受,并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但客观上也有利于我们加速突破,加快转型,我们会和成都共成长!”
信心,是大会上的高频词。这份信心,既来自成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也来自成都对外开放的已有基础和资源禀赋。
近年来,成都依托“两场两港”等战略大通道、大平台,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外国领事机构数量跃居中西部第1位,国际班列连接全球130余个城市,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枢纽平台优势、开放经济优势、人文交往优势明显提升。
与会者认为,要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变局”带来“变量”、“变量”触发“增量”。
锚定重点 利用自身优势更进一步
高水平对外开放征程中,成都有哪些优势?
空中客车(成都)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商务、战略及业务发展负责人杨树栋表示,“从优越的区位条件到高效的政务服务,从产业链配套完善到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成都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航空产业变革。”
香港玉湖集团总裁、玉湖冷链董事长郭立民称,“成都的开放基因与全球价值,是企业扎根的沃土;成都的‘双向开放’实践,与玉湖冷链的战略高度契合。”
如今,肩负新使命,成都如何利用优势更进一步?
大会指明路径——
要建强开放平台,高标准打造综合性交通物流平台,提升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功能,推动国省级开发区、国别合作园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机制创新、功能拓展,加快建设聚势赋能的对外开放载体。
要强化经贸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力以赴推动“蓉品出川”“蓉品出海”,抓好重大项目招引,以更实举措吸引和利用外资,实现更大力度“引进来”、更高水平“走出去”。
要扩大对外交流,积极承接国家主场外交配套活动,高质量办好成都世运会、“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金钟奖、金熊猫奖等重大赛会,优化全球友城布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强文化传播,讲好成都故事,不断擦亮“三城三都”品牌,提升世界文化名城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要优化服务保障,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工作,完善涉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服务品牌,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实干作风 推动对外开放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一季度,引进重大项目331个、总投资2959亿元,分别完成开门红进度的255%和153%;
2024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390亿元,同比增长12.1%,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拉动全省外贸增长9.5个百分点;
全市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241个,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友协“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
2024年,铁路港经开区实现园区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同比增长8.2%……
会上,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成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邱长宝,中共成都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姜斌,青白江区委书记、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王林相继亮出了“成绩单”。
对此,与会者纷纷感慨,抓工作、干事情,干与不干、认真干和应付干、全力以赴干和尽力而为干,完全不一样。
面对未来,大家表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对外开放工作涉及面广、联动性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敏感敏锐、立说立行、创新创造、认真较真、实干实效”的作风,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凝聚开放发展强大合力。
鼓励外商投资有何举措?
外资研发中心在蓉落地最高奖1000万元
4月15日,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上,成都重点介绍鼓励外商投资政策——成都加快构建“营商环境优化+创新生态培育”双轮驱动的外资政策体系,鼓励外商来蓉投资。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出台了《成都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在创新生态培育方面,出台《成都市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成为第一个出台外资研发中心专项支持政策的副省级城市。
会上,成都重点解读了上述《若干措施》和《办法》为代表的外资政策。
针对外资研发中心落地开办、投资到位、开展研发3个关键环节,《办法》分别设立奖励、投资奖励、研发资助,给予外资研发中心“真金白银”资金支持。
《若干措施》从6个方面入手提出20条举措,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企业来蓉投资带来新机遇。
鼓励外商投资“政策包”
千万元奖励
设立奖励:对于总部位于境外的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等设立的外资研发中心,每年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
投资奖励:对于年外商直接投资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高技术研发中心,每年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
研发资助:对原有的国际性研发机构研发资助政策进行了优化升级,经筛选后择优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研发资助。
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重点领域外资引进力度:推动区域伦理委员会、药物/器械临床试验(GCP)联盟等平台的成立,为在蓉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优化创新药物和技术的临床研究环境,助力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在境内开展境外已上市细胞和基因治疗药品临床试验,推动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促进外资招引服务:加速推动增值电信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涉及准入限制领域的开放试点任务落地实施。支持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高水平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拓宽外资吸引渠道:鼓励外国投资者在蓉设立投资性公司和区域总部,提升投资层级。支持外资以市场化方式,依法依规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产业发展。
如何建设对外交往中心?
成都从多方面发力破题作答
4月15日,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召开。会议对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建强开放平台、强化经贸合作、扩大对外交流等重大部署,吹响了推进对外交往中心建设的冲锋号。
“今年一季度,成都预计到位外资超5亿美元,稳居中西部城市第一。”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表示,将按照“抓住大企业、紧盯大行业、做实大产业”的思路,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聚焦“四个强化”,持续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强化增量支撑方面,全面梳理链主企业全国供应链“地图”,瞄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绿色氢能等领域,加快签约重大项目。强化招商统筹方面,构建“一盘棋”招商格局,同时聚焦新招引项目落地关键要素,推动建立提级调度机制,分层分级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此外,还要强化策源策划和创新驱动。定期举办全球招商大会、跨国企业园区行、外商投资圆桌会、投资盖碗茶等系列投资活动,系统构建“投资成都”城市品牌。将高效运营成都招商中心,构建项目“招引-开工-投运”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
在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上,成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邱长宝用4个关键词凝练概括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密码”:稳规模、优结构、拓市场、强服务。
聚焦做强主体稳规模。分类帮扶、精准纾困外贸企业,帮助企业拼抢订单、稳住份额。支持京东、伊藤、红旗、盒马等商超面向外贸企业开放入驻通道。
优结构方面,既要聚焦“蓉品出海”拓市场,又要构筑内外联动的新支撑。邱长宝表示,将举办“蓉品出海”供需精准对接活动。抢抓中日韩、中国—东盟、RCEP等协定机遇,支持“链主+链属”企业抱团出海。深化“开放成都”合作伙伴计划,支持企业和商协会等加快布局海外经贸网络和服务体系。
“全市外事系统将建强大平台、深化大交流,全力推动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扩能升级。”市委外事办主任姜斌在会上表示,将紧扣总体外交大局,全力打造服务大国外交的活动承载平台、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交流合作平台、功能完备的涉外服务平台。
今年,将重点办好2025成都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积极与智利圣地亚哥等外国首都及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结好,激发地方交流活力。吸引更多商协会、友城代表处、文旅经贸机构在蓉落户。
此外,还将联动市级各部门及区(市)县组团赴境外开展城市推介、科技交流、经贸投促活动。引导企业在重点国家拓展业务、设立分支机构。
“2024年,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增速等10项指标在全省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一。”4月15日,青白江区委书记、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王林在会上表示,接下来将聚焦提能级,持续做优门户枢纽功能。
据王林介绍,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将深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实施中心站及新增功能区扩能工程,探索临港型综合保税区“区港一体”发展,建设“一带一路”国别“成都码头”,力争实现进出口贸易额600亿元。
企业声音
成都开放基因
吸引头部企业持续加码
“今天的会议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看到了成都的决心和行动力。”4月15日,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贾茜参加完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后,在会场外告诉记者,“从事创新药研发,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成都。”现场,空客、玉湖冷链、林德等多家企业代表纷纷点赞成都“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分享了企业在蓉发展成果并披露了下一步在蓉发展计划。
空客:以更坚定的步伐深化合作
“自2024年1月24日正式投运以来,空客(成都)公司与成都市政府、本地企业及合作伙伴并肩前行,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空客(成都)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商务、战略及业务发展负责人杨树栋表示,这些成果离不开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
杨树栋说,从优越的区位条件到高效的政务服务,从产业链配套完善到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成都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航空产业变革。作为空客在华战略布局的“西部支点”,空客(成都)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深化合作,让“成都方案”服务全球市场,助力成都加速融入全球航空产业格局。
玉湖冷链:打造数字贸易枢纽节点
“成都的开放基因为跨国企业创造了优质的营商环境和独特的发展机遇。”香港玉湖集团总裁、玉湖冷链董事长郭立民说,自2021年落户成都以来,玉湖冷链成都园区已引入600余家冷链食品流通行业优质企业。
“成都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凸显,为生产型和贸易型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开辟进出口双向国际贸易通道提供了坚实支撑。”郭立民表示,将充分发挥成都作为向西开放的支点作用,深化合作共建冷链食品开放生态。他提出,利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数字贸易枢纽节点,降低冷链食品流通行业的全链条成本。
林德:或在成都进一步扩大投资
“通过此次对外开放发展大会,我深刻感受到了成都市近年来在对外开放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坚定了林德在成都发展的信心。”林德气体(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明华表示,成都产业布局正加速往高科技、高端化方向发展,这为企业提供了“用武之地”。
罗明华表示,自落地成都以来,林德气体(成都)公司感受到了成都市政府高效务实的服务,有力助推企业高效生产,也坚定了林德在成都发展的信心。成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品牌,为企业入驻、项目落地提供了很多方便,帮助企业快速推进项目落地,“我们也准备在四川或者成都进一步扩大投资。”
康诺亚:让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成都
“药物的研发上市,需要和国内外机构进行合作。”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贾茜举例说,公司研发的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临床试验联合了全国200多家医院,包括北大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等。在创新药研发的国际合作方面,通过成立NewCo(新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开展临床试验,形成了全球化的合作网络。
作为生物医药研发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知识产权和技术实力。贾茜表示,“成都的政策支持和生活宜居性让我们能够吸引并留住人才。不仅如此,企业发展过程中,成都一直在我们身后,架起政企沟通的桥梁,让我们能够专注研发和生产,没有后顾之忧。”贾茜表示,“我们会持续推进新的研发项目,力争达到国内先进、国际领先的水平,让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成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唐小未 吴茜 吴喆 曾书睿
原标题: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何利用优势更进一步?成都定下“施工图”“任务书”